背后一百余家公司?紫光集團或許只是趙偉國的一枚棋子
2021-12-20 11:30 來源:騰訊網 字號:
近日,紫光集團破產重整的相關消息頻頻刷屏,引來各方媒體爭相關注。要知道,紫光集團是中國大型綜合性集成電路領軍企業、全球第三大手機芯片設計企業和領先的全產業鏈云網設備和服務企業。這么一個龍頭企業竟然淪落到資不抵債的地步,讓人不勝唏噓。而作為原紫光集團董事長的趙偉國,肯定是難辭其咎的。日前,紫光集團在官微發表了一則聲明,也公開表示趙偉國頻繁通過巨額融資開展境內外并購擴張,導致負債規模過大,加之經營管理不善,是紫光集團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不過雖然紫光集團資不抵債,但趙偉國的個人資產卻不容小覷,頻頻登上全球富豪榜單。 2020年2月26日,趙偉國以250億元人民幣財富名列《2020世茂深港國際中心·胡潤全球富豪榜》第729位。很多人會好奇,紫光集團近年來的經營狀況并不樂觀,而趙偉國個人實控的北京健坤投資集團在紫光集團持股49%,也就是說紫光集團的虧損跟趙偉國的利益是息息相關的。那為什么紫光集團資不抵債,而趙偉國卻能積攢起數百億身家?其實在網絡上搜索一下就知道,紫光集團并不是趙偉國唯一的“搖錢樹”,趙偉國背后的公司竟然多達128家!
背后的公司雖然很多,但最有名氣的肯定還是紫光集團。更重要的是,紫光集團有清華控股51%的股份,靠著清華大學的這塊“金字招牌”,紫光集團在與各地政府合作項目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趙偉國也常常對外宣稱紫光集團是清華大學發展科技和半導體產業的平臺,以此在地方政府低價拿地,爭取到項目補貼。而紫光集團跟地方政府合作的大項目,比如長江存儲項目、廈門紫光科技產業園項目等,都是非常大的投資項目。其中長江存儲項目目前已經在生產經營和廠房建設上已經投資幾百億,今后國家還要投資達到千億以上。這么大的投入,趙偉國只需要讓個人控股的其他公司參與進來,就能夠攫取高額收益。所以表面上來看,紫光集團連年巨虧,但趙偉國實控的其他公司卻在項目里賺到了錢。
舉例來說,趙偉國和情婦李祿媛絕對控股的紫光科服,雖然是僅有幾十個人的公司,但卻能給長江存儲項目代建廠房和生活區,收取的代建管理費更是遠高于行業標準。不僅如此,紫光科服還在建設材料、工程造價方面大肆抬價,獲利總計達幾十億元。如果說紫光科服還多少跟紫光集團有一定的關聯關系,那么另一家趙偉國實控的公司紫光海闊,就完全沒有清華的任何股份,也和紫光集團無關。但這家公司也被趙偉國用來以清華和紫光集團的名義欺騙地方政府拿地。以在成都建設存儲基地的名義,紫光海闊低價拿了大量建設用地和住宅用地。
據內部知情人透露,該項目資金是成都市出大頭,土地開發的資金趙偉國也基本不出,而是絕大部分都讓紫光海闊的合資方來出資承擔風險。這樣不用出一分錢,政府和其他合作方投入巨資,虧損自己不用承擔,利潤可以按股比抽成,項目不賺錢,也可以拿管理費。趙偉國的這套生意經可以說是一本萬利了。
據了解,紫光集團在武漢建設的長江存儲的工廠還沒有量產,還在虧損,而成都存儲基地項目的前景更加不明朗,但是趙偉國控股的幾家公司卻已經實實在在賺到了錢。多家公司都是頂著“紫光”的名號,但實際上紫光集團只占少量股份甚至完全沒有股份,趙偉國卻占絕大部分股份,在外人看來,李逵、李鬼傻傻分不清楚。紫光集團以國家和地方政府投資的半導體項目長年持續虧損,趙偉國和李祿媛持股的房地產公司紫光科服和紫光海闊及其關聯公司賺得盆滿缽滿,到頭來卻讓政府來承擔最大的風險和損失。
所以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紫光集團的破產重整,背后的原因錯綜復雜。在趙偉國沖擊富豪排行榜的創富神話中,或許紫光集團只是一顆棋子。以紫光集團項目為依托,趙偉國早已通過暗度陳倉的方式完成了財富積累。這也難怪在紫光集團破產重整取得突破性進展的當下,趙偉國要通過掀桌子的方式阻撓了。畢竟紫光集團脫離了自己的掌控,趙偉國實控的其他公司也就難以為繼了。但無論如何,紫光集團畢竟是中國半導體行業的門面,還是希望它能撐過寒冬,迎來新的發展。
- 熱圖
- 精彩瞬間
- 精彩新聞
- 隨便看看